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,又从王道士手中买走了经卷600多件,装满了5大箱。在此期间,日本的橘瑞超、吉川小一郎,俄国的鄂登堡,美国的华尔纳等人先后从莫高窟买走了不同数量的经卷和文物。这些人如此行事,也从来没有受到任何限制。
图7 鄂登堡
敦煌卷子流散于国外,自然伤害了中国人的自尊心,站在民族利益的角度去看,这是一个损失。但是,我们也应该看到,流散于国外的敦煌卷子主要由国家级的博物馆、图书馆收藏,并得到妥善的保护,而中国国内则出现了另一种景象……
在1907年斯坦因到来之前,无论王道士怎么呐喊都无人重视,当伯希和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,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,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保护它,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。因此,一时间偷窃成风,敦煌卷子流失严重。有人拿着求官,有人拿着卖钱,有人纳入私囊。可以说,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。1910年清政府作出决定,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。在运送的路途中,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。大量经卷的散失,曾经使王道士非常痛心,因为藏经洞是他发现的,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从未发生过无故大量散失的事,官方如此掠夺,又如此贪心,使他感到极大的愤慨。
当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,王道士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,斯坦因是这样记述的:“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,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,听从蒋师爷的话,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,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。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,他怕极了,于是,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。”在王道士看来,他宁肯把全部卷子卖给斯坦因完整地保存起来,或是由他自己保管,也不愿让卷子受此劫难。